编者按:本文来自橙皮书,作者:RinHuang,Odaily星球日报经授权转载。众所周知,区块链经过了几年的发展,其应用的落地性依然乏善可陈,其中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两点:技术和数据。技术层面,区块链底层技术还并不完善,不可能三角的平衡尚未上升一个质的台阶,激励模型设计缺乏创新性,跨链技术、分布式算力、隐私计算等都还未有较成熟的方案。V神早在2017年的万向大会就说过,区块链行业的核心问题是技术。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是个非常漫长的实验过程。但是数据不然,这两年区块链行业可能会迎来各类传统数据上链的大爆发,从而会衍生出这些数据在链上被应用的各种方式和机会。本文所说的数据上链,包括数据信息的哈希值上链、所有权等权益的凭证上链以及传统支付场景的迁移上链。从区块链的角度来看,数据来源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链上原生生成的数据,就是原生的链上数据库Oracle;第二类Oracle是与传统机构合作,对传统机构进行授信,让他们作为节点给链上输出数据;第三类Oracle是通过治理机制来进行数据本身的验证以及上链。第一类Oracle经过2017到2019年的不断实践,发展的差强人意,主要依然是资产转移相关的数据,在交易领域应用的比较多。。第三类治理型Oracle一直是业内比较看好的方向,我个人也很看好,但觉得现在的时间点尚早,可能需要MachinetoMachine整体发展起来后才有机会,在这个情况下,数据是从机器上获取的,而非从人。因为人参与的很多数据是不可控、不可信和不透明的,但是机器不一样,机器所产生的数据是可以具备透明、可信、不带任何私利的属性。机器可以是区块链网络中的节点,网络账本可以保证机器数据的安全性和不可篡改,而机器本身也未必要属于个人,而是作为数据载体属于整个区块链网络。这里稍微发散一下,其实区块链整个行业的飞速发展,很可能也会在M2M成熟之后,整个流程会是5G->IOT->M2M->跟踪经济->区块链。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Machine,他们天然的成为区块链网络的Oracle和分布式节点,同时本身也是承载大量数据的虚拟资产载体,再配合适合的加密和通讯技术,才是区块链能够真正在MtoM网络构成的数字虚拟世界发挥效用、大规模落地的时代。不过整个过程可能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而现在更适合当下环境的,其实是第二类Oracle,即支持更多的传统企业、政府、金融机构,让他们自发的将数据上链。能够带来这个数据增量的契机主要有两点:一是政策,虽然有不少国家依然在观望,但整体来说,全球都对区块链技术本身持有一个正面的态度,很多企业出于各种各样的潜在原因都愿意尝试一下使用这个技术来支持自身的商业环境。二是智能合约/tokenize带来了新的商机,随着越来越多商业模式的电子化以及对区块链技术理解的普及,企业开始发现智能合约能够减少其商业模式中的摩擦,tokenize能够带来新的激励措施。比如球赛门票NFT化,又或者有商家开始使用智能合约收取客户预付卡资金以向客户证明其卷款跑路的可能性很低等。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会有越来越多的传统数据上链,包含生活消费、个人身份、金融信用、实物资产等等。这对区块链行业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数据基础。当然,作为投资人,我们最关注的还是相关数据增量的区块链项目。这类项目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自己做公链,跟可信节点合作,然后用token去激励节点,Vechain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第二类是为政府、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这类项目一般不会局限在区块链技术,而是会给客户提供一整套技术服务方案,方案中还会包含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对团队的整体技术能力要求较高,这类公司一般是按照项目制来收费,是个重人力的服务,和传统云计算服务公司比较像。产品模式主要是底层IaaS+中层BaaS+上层SaaS。不过,随着区块链底层技术服务的整体成熟和模块化,未来可能会更多的呈现出类SaaS的标准化产品和收费模式。此外,这类公司未来还有其他的衍生收入机会,比如如果在为企业的产业链提供技术服务的话,可能会同时搭建一个产业链间的区块链数据流通平台,而在这个平台上进行的数据交易或者上链存证行为,是可以由平台运营者通过佣金分成来收费的,我们已经看到这样的案例了。第三类是和有C端流量的传统场景合作,类似toBtoC,项目一般会选择已有稳定流量的传统场景,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比如具备电子凭证+确权属性的场景,包括票务行业、电子收藏品行业、数码知识产权等。这类产品一般通过NFT实现,有意思的是,他们并不会局限在其产品属性本身,还可以具备扩展性,成为拥有产品的用户端功能集成,比如Alphawallet与欧足联相关公司合作,制作NFT球票,产品不单有球票功能,同时可以集成赞助的酒店或者周边衍生品信息并配合操作;某个IP收藏卡不单具有收藏唯一性属性,同时可以集成这个IP相关游戏的优惠信息并配合操作,这是一个非常有想象空间的新的商业模式。此外,还有大家比较容易理解的,这些电子凭证的二级转让。除了所有权外,收益权的锁定和自动分配也是个新的方向,这类项目比较适用于现金流较好的消费服务领域,比如餐饮、理发、美容等,或是员工内部激励。现金流的直接分配可以用于激励用户、员工等,而现金流的锁定可以避免卷款跑路或者庞氏局。一般这种现金流会通过稳定币的方式体现。比如用户使用DAI来购买健身卡,然后通过智能合约来逐次完成消费,同时按约定部分给予到私教。当然,简单的稳定币支付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传统支付场景上链过程,但由于没有拓展出新的商业模式,而只是降低了一定的中间手续费用,因此很难推动。但如果发散一下,把更多数字经济的衍生商业模式通过智能合约结合到稳定币支付的场景,可能会带来新的机会。此外,个人觉得这些权益本身的抵押和转让也可以开辟出一个新的资本市场。总之,反观区块链行业,整体上非常缺乏传统世界的数据,这种情况下谈区块链大规模落地基本上不太可能。而今年,会有越来越多的传统数据开始上链,上链过程以及数据本身都能够极大的丰富区块链行业生态,并且带来各种革新的商业机会,真正让社会开始理解什么是区块链、数字经济和互联网2.0。
国网山西电力首条见签数据上链证明函亮相:1月5日消息,国网山西信通公司在山西电力交易中心、互联网部的指导下,联合国网区块链科技公司,通过山西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正式生成国网首张见签数据上链证明函。将电力中长期交易见签等数据通过区块链技术予以存证,以数据上链证明函的形式向电力交易市场购售电双方提供法律担保,并通过VPN专线传输至省发改委进行确认。
由于区块链技术的特性与电力中长期交易“见签”功能的高度契合,通过区块链技术,全流程线上处理,杜绝人工干预,具有安全可信、公开透明、快速出函等特点。[2022/1/5 8:27:38]
国网新疆电力探索区块链技术开展数据上链存证应用:国网新疆电力正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应用,开展新能源接网全流程数据上链存证应用。截止目前,已完成新能源接网全流程数据收集梳理及上链存证功能设计工作。下阶段将完成新能源接网全流程数据上链研发及部署实施工作,全面保证新能源接网全流程数据可信存证、溯源,提升数据安全和增强数据价值。(中国电力网)[2020/11/4 11:36:55]
广州互联网法院利用区块链累计完成8千万条数据上链存证固证:7月31日下午,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举办第162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新闻发布会。广州互联网法院院长张春和介绍,广州互联网法院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不可回溯特性,实现司法数据全链路可信、全节点见证、全流程留痕,建成“网通法链”智慧信用生态系统,有效保障司法公开数据真实性、完整性,累计完成逾8000万条数据上链存证固证。(羊城晚报)[2020/8/1]
厦门国际银行王鹏举:数据上链影响捐赠效率的可能性较小:厦门国际银行首席信息官王鹏举表示,通过智能合约层实现数据分类处理和上链,可节约通信资源、提升处理性能,系统延时可有效控制在毫秒级。此外,利用区块链的可扩展性,新接入的合作方可在本地部署区块链节点,提升数据查询的处理效率。因此,数据上链会加快捐赠资金归集和资金运用信息的自动统计、精确反馈,减少人工统计和操作所需时间和错误机会,从这个角度来说,影响捐赠效率的可能性较小。(中国经营报)[2020/2/29]
动态 | 北京市打造“目录区块链”系统 实现政府部门数据上云汇集:1月12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北京市市长陈吉宁表示,深入实施北京大数据行动计划,建立市级部门职责、目录、数据规范体系,打造“目录区块链”系统,实现政府部门数据上云汇集,促进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信息安全共享。(新京报)[2020/1/12]
活下去并活得更好,在任何时代,都是人类所有活动的终极意义。人类从猿人一路进化过来,有两种本能过去帮助人类幸存并繁衍下来,却在现在反噬着人类自身:一种是对食物的超量摄取,另一种就是对恐惧的过激反应.
1900/1/1 0:00:00新增地址下降25%;全网算力跌至2019年底的百E水平;头部矿池算力周内普遍跌超10%;报告:巨鲸或在此轮比特币暴跌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新一代7nm矿机电费占比已过半,多数矿机处于关机价位.
1900/1/1 0:00:00编者按:本文来自Cointelegraph中文,作者:JulioWu,Odaily星球日报经授权转载.
1900/1/1 0:00:00编者按:本文来自蓝狐笔记,Odaily星球日报经授权转载。前言:整个加密市场遭遇寒流,以太坊也未能幸免。Covid-19和石油价格战等黑天鹅事件触发了全球资产市场的流动性危机.
1900/1/1 0:00:00编者按:本文来自万向区块链,Odaily星球日报经授权转载。鉴于疫情影响,万向区块链蜂巢学院暂停线下讲座,开启了线上公开课。添加万向区块链小助手微信加入学习群,及时了解直播课程时间和直播入口.
1900/1/1 0:00:00编者按:本文来自:威廉闲谈,作者:陳威廉,Odaily星球日报经授权转载。这两周的美股走出了很多人活久见的表现。在不断“见证历史”的过程中,美股引爆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恐慌.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