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货币能清晰定义吗?
货币问题,历来受人关注。纵观古今中外,关于货币问题的各类言论多如牛毛。
那么,究竟何为货币呢?对这个基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应该是讨论所有货币问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但有意思的是,人们对此似乎并无共识,甚至有人认为,如今货币的定义和范围并不清晰。
这可能是与人类社会货币悠久的历史演变,以及其间令人眼花缭乱的品种有关。据考证,在实物货币时代,曾充当过货币的东西,既有贵金属,也有贵重物品,甚至还有特殊场景下的特殊物品,比如偏僻岛屿上的大石磨、战犯集中营里的香烟等。
在实物货币时代,随着商业活动的发展,跨地域、大规模搬运货币不安全不方便,于是产生了一些代表实物货币的品种,比如利用轻便的布匹、兽皮、纸张等制作的货币。这些货币起初是由民间商家自由发行,之后是由信誉良好的民间商家联合发行,再往后则演变为官商合办或官办模式。一些朝代的统治者甚至因此滥发纸币,造成通货膨胀和社会混乱。
在经历了长时期的实物商品本位,以及实物商品与信用混合本位之后,在20世纪70年代,人类社会的货币本位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以1971年美国尼克松政府宣布美元彻底与黄金脱钩为标志,人类社会自此进入了纯信用货币时代,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货币品种成为了历史。
另一个重要的变革,是中央银行制度的确立和商业银行体系的发展。一方面,各国货币不再是由民间商家自由发行或官商合办发行,而是由法律规定,统一由央行基于政府信用来垄断发行,即我们日常所说的货币,应该是法定货币而非其他。另一方面,“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级体系,构成了现代信用货币供应和回笼的基本架构。
熟悉上述变革,对于准确掌握当今时代“究竟何为货币”问题,减少讨论中的无谓分歧,尤为关键。
教科书中,货币被定义为“一般等价物”,具有交换媒介、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价值储藏等四大职能。这是从定性角度针对货币给出的标准理解,然而仅仅停留于此是不够的,因为人们透过这个描述,还是无法知悉“究竟何为货币”,在具体品种层面上报不出“货币清单”来。
既然现代信用货币是法定货币,那不妨就通过官方公布的货币统计口径和数据,来了解一下“货币清单”。
以中国情况为例,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进入“统计数据与标准”栏目,比如选择查看2017年最新数据,在“货币统计概览”项下,有一个子项“货币供应量”。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我国的货币包括了三个层次口径:流通中的货币、货币、货币和准货币,2017年10月末的余额分别为68,230.69亿元、525,977.19亿元、1,653,434.16亿元。
什么是M0呢?就是通过银行体系投放进入流通、被各类单位和个人所持有的人民币现金,包括各种面值的纸钞和硬币。但需要注意的是,印钞公司印制完成的现金,人民银行发行库和金库里的现金,商业银行金库、网点柜台和自助机具里的现金,包括奔驰在街头巷尾的运钞车里的现金,因为没有进入流通,都不属于M0,不属于货币。另外,流通并不等于立即用来支付,M0中的一部分现金,可能被较长时间放在钱包、抽屉、保险柜,甚至被贪官隐藏、被不慎烧毁,但仍属于流通中的现金,属于货币。
Bittrex在破产前面临美国佛罗里达州监管机构的执法行动:金色财经报道,周三提交的法庭文件显示,加密货币交易所Bittrex Inc.在5月份申请破产之前,被美国金融监管机构指控违反佛罗里达州多项法律。佛罗里达州金融监管办公室(OFR)助理总法律顾问Brandon Greenberg提交的文件反对Bittrex Inc.提出的自动中止请求,该请求将阻止某些债权人开始或继续对破产财产采取行动。Greenberg表示,监管机构已建议美国Bittrex Inc.探索解决对其指控的途径。该平台被指控未能将客户资产与公司运营资本分开,并且未能始终保持正确金额的保证金。[2023/7/6 22:21:54]
在M0的基础上,加上各类单位存放于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就是M1。在M1的基础上,再加上各类单位存放于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个人存放于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就是M2。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口径,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各类存款中,只有两类存款是不纳入货币统计的:一是银行同业之间的存款,二是待上交国库的财政性存款。
之所以能做到如此精准的货币统计,关键是因为两点:一是人民币现金由中国人民银行独家发行,并通过商业银行对社会投放;二是全社会所有单位和个人的存款账户,均被强制性要求开设在银行体系,要么是开设在中国人民银行,要么是开设在商业银行。
结合以上的人民币实例,究竟何为货币问题,可谓是一清二楚!我们可以据此斩钉截铁、掷地有声地说,在中国,货币就是流通中的现金、银行存款两大组成部分,其他品种统统都不是货币。银行贷款不是,股票债券余额宝不是,黄金白银珠宝不是,银行卡支付宝不是,比特币以太币等更不是。此外,中国虽然也有美元,但美元是美国的货币,而不是中国的货币。
之所以常见一些观点分歧,综合来看,主要有两类情况:一是混淆了货币与货币属性,有些东西比如近年来火热的代币,可能会在局部范围内表现出一定的货币属性,用于交易、支付或是作为投资品,但很显然,它们并不是基于政府信用的法定货币,也不具备广泛接受性和无限法偿力,可能还会涉嫌非法集资、非法炒作;二是混淆了货币与相关工具产品,比如银行卡、支付宝乃是货币存储流转的介质和渠道,而非货币本身,余额宝则是一只货币市场基金产品。
当然,货币的发行模式和统计口径,并非全球统一标准。比如在美国,纸钞由美联储发行,硬币由财政部下属的铸币局发行;美联储网站公布M1、M2两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且具体内容也与我国的M1、M2不尽相同。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在修订货币金融统计的相关规则,货币统计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总而言之,如今“究竟何为货币”,其实是很清楚的。人们在讨论货币问题、发表相关高见之前,非常有必要先问问自己,是不是从这个基本点出发。
二、不熟悉会计复式记账
要想弄明白现代信用货币基本原理,需要掌握一些“基本功夫”,以及持续不断的学习思考。其中有一条很关键,那就是要懂会计常识,尤其是懂会计复式记账原理。
现实中不少有关货币问题的误区,往往都是源于不熟悉现代信用货币的会计复式记账,或者说,是被传统的“实物货币观”和“收支思维”所影响。
何为“实物货币观”和“收支思维”?在商品本位货币时代,人们都习惯于货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日常在不同主体之间流转。例如,甲把货币付给了乙,则货币就离开甲转移到了乙,甲支出、乙收入。如果引入钱庄作为居间中介,甲把货币交存到钱庄,货币就离开甲转移到了钱庄,钱庄再把货币借给乙,货币又离开钱庄转移到了乙。这个过程中,货币的持有主体换了三次,但货币数量还是那么多。用会计语言来说,以上每笔业务都属于收支单式记账。
报告:占全球经济98%的130家央行正探索数字货币:6月29日消息,总部位于美国的大西洋理事会智库发布报告称,占全球经济 98% 的 130 个国家和地区央行目前正在探索数字货币,其中近一半正处于进阶开发、试点或启动阶段,除阿根廷以外的所有 G20 国家都已进入进阶阶段。
报告表示,过去六个月各国央行的数字货币探索尤为积极,包括加勒比海地区和尼日利亚在内的 11 个国家已经推出了央行数字货币(CBDC),而中国的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现已覆盖 2.6 亿人口,涵盖从电子商务到政府消费补贴的约 200 种支付场景。另外两个大型新兴经济体印度和巴西也计划明年推出数字货币。欧洲央行则有望在 2028 年启动数字欧元试点,其他 20 多个国家也将在今年采取重大举措进行试点。[2023/6/29 22:08:29]
有意思的是,这种观点和思维的惯性巨大,直到21世纪的今天,不少人仍据此看待现代信用货币。
现代信用货币不同于商品本位货币,其重要特征之一,是实物货币占比非常低,货币的绝大部分即存款货币,乃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通过电子化手段,在银行报表上进行“纯记账”。这是因为在现代信用货币时代,根据相关法律和制度,所有行业单位和个人的存款账户,都必须开设在中央银行或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流转自然也就会体现于银行存款账户。所谓“纯记账”,用的就是复式记账方法。
据考证,复式记账最早起源于中世纪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其后逐步取代单式记账,成为会计体系的重要根基。针对每项经济业务,复式记账都要求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各账户之间客观上存在对应关系,对账户记录的结果可以进行试算平衡。
复式记账让会计成为一项精准的工作。统计工作经常会有错误或遗漏,而会计通常不会有,因为复式记账的核心在于平衡,即任何一笔业务的记账都讲究“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不妨举例说明。假设央行向社会投放现金,具体是通过购买商业银行所持国债来操作。在会计处理上,央行资产方借记国债,同时负债方等额贷记现金发行;对于出售国债的商业银行,资产方借记库存现金,同时资产方等额贷记国债。接下来,客户从自己的银行存款账户中提取现金,则商业银行负债方借记客户存款,同时资产方等额贷记库存现金,这意味着,一笔流通中的现金货币就此产生了。操作前后,央行报表和商业银行报表相关项目虽然发生变化,但均保持记账平衡。
当然,如果客户从银行取现出来以后,把现金借给他的朋友使用,或者包红包给亲戚庆贺喜事,这种行为仍属于货币实物的转移,与银行业务完全无关,不会涉及银行的记账操作。对此,我们可以遵循“收支思维”来看待。但正如前所述,流通中的现金在现代信用货币总量中的占比很低,对货币运行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再举一例。假如甲向乙转一笔钱,通常来说,甲不会专门跑到银行去取现再交给乙。常见的做法是,甲通过银行的物理渠道或电子渠道,从自己的存款账户中转一笔钱到乙的银行账户中。如果甲、乙的存款账户开设在同一家银行,该银行内部进行记账处理即可;如果跨行,要涉及经由央行的资金清算,则甲的存款账户银行负债方借记客户存款,同时资产方等额贷记存放央行或同业款项,相应地,乙的存款账户银行资产方借记存放央行款项,同时负债方等额贷记客户存款。同样,操作前后,银行报表相关项目虽然发生变化,但均保持记账平衡。
DEX聚合器1inch代币将于12月30日迎来近15%的大额解锁:12月5日消息,据TokenUnlocks数据,DEX聚合器1inch将于12月30日解锁222,187,500枚1INCH代币,占1INCH代币总供应量的14.813%,价值超1亿美元。解锁的代币中,团队与社区激励均为5625万枚、种子轮投资者4625万枚、A轮投资者3050万枚、协议发展基金2718.75万枚、顾问575万枚。[2022/12/5 21:24:07]
请注意,与流通中的现金流转仍可遵循“收支思维”不同,现代信用货币的绝对主体——存款货币的流转,包括产生、转移、增加、消失,始终都是通过复式记账,在银行的存款账户中予以体现。
流通中的现金也会有回归银行的时候。当你将一笔现金存入银行时,对你而言是少了现金、多了银行存款,你与银行之间建立起债权债务关系,你是银行的债权人,银行是你的债务人;而对于收到存入现金的银行而言,则是一方面资产端多了库存现金,另一方面负债端多了客户存款。只要你不从存款账户提取现金和对外转账,无论该银行在开展其他什么业务,你的存款就永远不会离开、金额也不会减少,相反还会因为银行向你支付利息而不断增加。
基于债权债务关系,有人索性将现代信用货币称作是“债务货币”。其中,现金货币对应的是中央银行与社会上各类非银单位、个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存款货币对应的是商业银行与社会上各类非银单位、个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总结一下,在现代信用货币时代,银行体系向社会投放形成现金货币,以及存款货币的产生、转移、增减、消失等,都是通过中央银行会计和商业银行会计的复式记账操作来进行的。切不能脱离这个客观事实,按照“实物货币观”和“收支思维”来理解和研讨货币。只有一类例外,即M0在银行体系之外各类单位、个人之间的流转,因为这与银行体系和银行记账完全没有关系。
三、银行用存款来放贷款吗?
写这篇文字之前,特意在小范围内做了一个调查,发现认为“银行利用存款来放贷款”的情况相当普遍,甚至可以说是观念根深蒂固。一些人还反过来质问,说“银行如果没有存款怎么会有钱来放贷款”,或者干脆说是我这个调查者根本不懂货币银行,是在犯低级常识性错误。
好吧,姑且先不谈会计复式记账,我们不妨结合一个实例这么提问:假设你存1万元到某银行,暂不提现也不转账,在此期间,银行每天都会在开展包括放贷款在内的各种业务,那么你存款账户中的1万元会被银行拿去使用吗?你的账户存款7X24小时都可以查询到,存款余额会减少甚至变成0吗?
答案显然是,任何时刻,你那1万元存款的每一分钱都不会变少。这就是现代货币银行体系运行独具魅力的地方,也是令许多秉持“实物货币观”、“收支思维”的人陷入迷糊和产生误区的地方:既然你在银行的存款一分钱都没被动用,那银行究竟是哪里来的钱,去放贷款呢?
为了澄清认识误区,首先,看一下你这笔存款的记账:
——对你而言,你存入银行1万元,意味着你就少了原本持有的1万元现金,同时多了1万元的银行存款,这是你所持金融资产的形态变化。
——对银行而言,在其资产负债表上,按照复式记账原理,负债端多了1万元的客户存款,同时资产端多了1万元的库存现金,账务自动保持平衡。当然,如果该银行觉得库存现金过多,这1万元现金又被上缴给了央行,按照复式记账原理,此时该银行资产端少了1万元库存现金,同时资产端多了1万元在央行的准备金存款,这属于该银行所持资产的形态变化,账务继续自动保持平衡。
Coinbase上线AirSwap代币AST,并标记为“实验性”资产:7月12日消息,Coinbase已上线AirSwap代币AST,且标记为“实验性”(Experimental)资产(存在一定风险)。带有“实验性”标签的资产指这些资产要么是平台的新资产,要么与其他加密市场相比交易量相对较低。[2022/7/12 2:07:15]
接下来的关键问题是,银行如果放贷款,会直接动用其负债端的客户存款吗?或者,会直接动用资产端的库存现金和准备金存款吗?
存在“银行利用存款来放贷款”认识误区的人,就是迷糊在这里!
事实上,银行发放贷款,与客户存款根本没有关系,而是通过“无中生有”的凭空记账方式进行的,不会去直接动用资产端的库存现金、准备金存款等其他项下的资金,更不会从负债端去动用客户存款项下的资金。而且,银行在资产端凭空发放贷款,还会在负债端新创造出存款来。这种凭空记账,这种贷款创造存款,正是银行业务、银行会计的“独特魅力”,也是银行业务与其他行业单位业务的根本区别所在。
具体来讲,银行凭空记账给客户发放一笔贷款,结果是:资产端新增了一笔客户贷款,同时负债端等额新增了一笔客户存款,账务自动保持平衡。
但也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这笔贷款业务,会给银行派生出以下两项工作:
——由于贷款新创造出客户存款,为了满足央行关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要求,该银行需要依据新增存款金额和适用的法准率,增加在央行的法定准备金存款。这个新增的法准资金从何而来呢?此时,就需要动用该银行资产端存放于央行的一部分超额准备金存款,将之转由超准转换为法准;或者,动用一部分存量库存现金,用来上缴央行作为法准。
但务请注意,这种资产端的资金动用,并不是贷款业务在动用,而是由于贷款创造存款之后,因为需要增加缴纳法准在动用。
——如果客户在获得贷款后,存款资金不提现,也没有转账到其他银行,则是发放贷款银行普遍喜欢的“存款留存体内”或“体内循环”情况。但因为客户开展相关交易的需要以及受托支付要求,贷款创造出的存款可能会离开本行去到他行。这个需要转走的资金又是从何而来呢?
此时,放贷银行的账务处理是,负债端少了这笔客户存款,同时因为需要跨行资金清算,资产端等额少了存放央行的准备金存款或存放同业款项,但资产端的客户贷款并没有变化。也就是说,贷款发放后,由于客户存款流到他行,这会等额减少本行的准备金或同业资产。对于收款银行来说,负债端多了一笔客户存款,同时资产端等额增加了存放央行的准备金存款,乐见“他行为我行做贡献”。
同样请注意,这种资产端的资金动用、负债端的存款走掉,并不是贷款业务在动用,而是由于贷款创造存款后,存款去到他行的资金清算在动用。
有人可能会追问,银行可以凭空记账放贷款,形式上犹如“空手套白狼”,会不会无节制进行?这个问题很好,也正是现代银行业的特殊性以及必须从严加强银行监管约束的根本原因。
除了上面提到的法定准备金要求以外,银行还要接受资本充足率监管、流动性监管、风险监管等一系列约束,在一定时段内或时点上,满足相关的定性和定量指标要求,否则会招致监管惩处,甚至引发经营失败。因此,银行放贷款不可能是无节制的。
英国陆军Twitter和YouTube帐户遭攻击,并发布加密货币和NFT相关帖子:7月4日消息,英国陆军的官方Twitter账户和YouTube帐户遭到黑客攻击,并发布了有关加密货币和NFT的帖子。其中Twitter帐户转发了推广NFT的帖子,YouTube帐户上传了有关ElonMusk与加密货币的视频,截至发文时所有NFT和加密内容都已从这两个帐户中删除。(福布斯)[2022/7/4 1:48:24]
比如资本充足率监管,银行为了实现包括贷款在内的各类风险加权资产规模持续增长,就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在权益项下配置足够的资本,包括股东投入、利润留存、发行资本债券等。再比如流动性监管,银行在开展贷款等相关资产业务的同时,必须根据品种、期限和规模状况,在负债端相应保有足够的流动性负债支持,包括客户存款、央行再贷款、同业负债、债券等。
除了监管约束以外,银行发放贷款,还有一个重要约束因素就是所谓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即要有贷款需求,以成全银行的贷款供应。毕竟,服务实体经济,是银行经营发展的根本,脱离了来自实际经济的资金需求,银行业务就成了“空中楼阁”,纵使会计复式记账再精妙无比、再讲究平衡,也无济于事。
四、银行把存款的一部分交法定准备金,剩余的放贷款
这个认识误区也很常见:“银行把存款的一部分用于交法定准备金,剩余部分用于放贷款”。根子还是出在“实物货币观”和“收支思维”,以及不了解银行会计复式记账。
你看,客户把1万元现金存入银行,或者将1万元存款从A银行转账存入B银行,对于收到存款的银行来说,客户存款增加了1万元,但由此也需要增加向中央银行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假如法定准备金率为10%,则1万元存款当中,需要拿出1000元给央行“锁起来”,还剩下9000元,银行就可以用于发放贷款了。假如这9000元全部贷出去,且创造出的客户存款全部都留存在本行,则贷款增加9000元,同时新创造出存款9000元。
以上推演,似乎有理,实则大谬!
首先,从会计处理来看,账务无法平衡。一方面,该银行资产端是1000元的法定准备金和9000元贷款;另一方面,负债端是1万元的“初始存款”和9000元新创造的存款。1万元的资产对应1.9万元的负债,显然是记账出问题了。
其次,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假设该银行只有这1万元的“初始存款”,在缴纳1000元法定存款准备金给央行“锁起来”后,说银行只能据此动用和发放9000元的贷款,这是完全错误的:一是如前文所述,放贷款不会直接动用这9000元的准备金存款或库存现金,并不是资产端的一笔存量资金形态转换;二是事实上,该银行可以发放远远超过9000元的贷款,并创造出远远超过9000元的存款。
奥妙究竟在哪里呢?
还是从这笔1万元“初始存款”的记账开始。客户存入1万元后,银行资产端记账增加1万元的准备金存款或库存现金,同时负债端记账增加1万元的客户存款,两端保持账务平衡。切记切记,复式记账之所以叫“复式”,就是同一笔业务,借、贷两边都记。这种情况下,只要客户不提现、不转账,这1万元的存款就会始终记录在那儿,不可能被动用,也不可能“拿出其中的1000元去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
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是在动用银行资产端记账的1万元的准备金存款或库存现金,从中拿出1000元。也就是说,缴纳法准后,银行资产端的1万元拆分成了两个子品种,分别为:1000元的法定准备金存款,以及9000元的超额准备金存款或库存现金。这个动用,与银行负债端那1万元客户存款完全没有关系,更不会导致存款金额减少。
接下来,如果银行发放贷款,此处务必要注意,银行并不是在动用那9000元的超额准备金存款或库存现金来放贷,更不可能动用已被央行“锁起来”的1000元法定准备金存款,而是“无中生有”式的凭空记账放贷,并由此在负债端新创造出等额的客户存款来。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该银行可以一次性最多发放9万元的贷款。
怎么会是变戏法似地一次性能放贷9万元?这是因为,在前述记账的基础上,银行资产端只要保证有足够的资金用于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即可。发放9万元贷款,会同时创造出9万元存款,按照10%的法准率,银行资产端需要缴纳9000元的法准,正好前面有9000元的准备金存款或库存现金,全部都用上由央行“锁起来”,一分钱不多,也一分钱不少。
综合上面两笔业务,如今该银行的记账情况为:资产端有9万元贷款和1万元法定准备金,负债端有1万元的“初始存款”和9万元的新创造存款,两端均为10万元,账务继续保持平衡。
1万元的“初始存款”,竟然在银行这里一下子变成了1万元的法定存款准备金、9万元客户贷款和10万元的客户存款,其实这就是人们非常熟悉的“货币乘数”原理。当然,如果考虑到现金备付、客户提现、跨行转账、监管要求等现实因素,任何银行都不可能将“货币乘数”发挥到最高限。
以上假设的是,银行发放贷款创造出来的全部存款都是在本行“体内循环”。实践中,一笔贷款创造出等额存款后,客户可能转账去了他行,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银行资产端的一增一减:增,是银行贷款资产的增加;减,是因为跨行资金清算而减少准备金存款。
作为一家银行而言,每天开展各类业务,结果是资产、负债有增有减,资金有进也有出,关键是要持续满足监管要求和保持结构平衡合理:
——用于缴纳法准和资金清算的准备金存款要足够使用。在负债端有很多种供应准备金存款的资金来源,其中“拉存款”是人们最熟悉的方式。
——库存现金不能保有过多。现金是非盈利性资产,且需要成本投入,银行通常是根据客户提现的经验值,按照存款规模的1%-3%保持现金备付。
——贷款增长要量力而行。受到的现实约束包括市场容量、盈利目标、资本充足率约束、风险管控能力、流动性要求等等。
总而言之,只要弄明白什么是现代信用货币,只要熟悉银行会计的复式记账基本原理,就能搞清楚货币银行运作的实践,不会说出“银行把存款的一部分用于交法定准备金,剩余部分用于放贷款”这类错误的观点,避免一些无谓的分歧。
五、银行为啥那么重视拉存款?
前面短文讲到,在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下,银行是在以凭空记账的方式放贷款,这不仅不会动用负债端的客户存款资金,而且不会在资产端去拿准备金存款或库存现金作为贷款资金来使用。
甚至从基本原理上讲,银行即使没有一分钱的存款,照样可以放贷款。在贷款创造出存款后,只要该银行有其他资金来源,为资产端提供准备金存款或库存现金,能满足法定准备金等监管要求或跨行资金清算需求即可。
不料,上述观点,却引起了朋友们的质疑。他们普遍提出一个问题:既然如此,那各家银行为啥还那么重视拉存款?
很好的问题!的确需要予以说明。
因为现实工作、生活中,无论你是在单位,还是作为个人客户,如果碰到银行业务人员,他们可能会希望你过来开户、存款,或者把你存在其他银行的存款转存到这边来。
要知道,银行是需要为客户存款支付利息的,属于“付钱的买卖”。银行既然可以凭空记账发放贷款,那就别要存款了呗,岂不是更好?实践当中银行业的“拉存款大战”该怎么解释呢?
不妨一步一步来讲。首先问,银行里的客户存款是怎么来的?直观上看,是各类单位和个人客户存到银行来的。那请问,在他们存到银行之前,这些钱又是哪里来的?回答可能是来自下游客户支付的货款,也可能是从单位领的工资。继续追问,这些货款、工资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如果一追到底,我们就会发现,在当今社会,每一分钱的现金和存款货币,其实都是来源于银行体系,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由央行的相关资产业务和商业银行的相关资产业务所带来的。
其中,现金货币由央行垄断发行,存款货币由商业银行创造。央行通过与商业银行开展相关业务,供应基础货币,其中就包括了投放给商业银行形成的库存现金。进而,商业银行通过与各类单位和个人开展相关业务,创造存款货币;各类单位和个人可以将获得的存款留在银行账户上,也可以从银行账户提取现金。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现代信用货币供应过程。如果流程反过来,就是货币回笼或减少。
说完了存款的来源,接着说存款的用途。我们知道,商业银行发放多少贷款,就必然会创造出等额的客户存款。假设现实中只有一家商业银行,且客户不提现,则贷款创造的全部存款,一分不少地都会记录在该银行的负债端。从账务处理上看,资产端的客户贷款和负债端的客户存款,两侧自动保持平衡。但是,这会派生出三个问题:
第一,既然银行的客户存款增加了,央行要求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怎么办?拿什么钱来缴?
第二,客户要是提现怎么办?
第三,现实中商业银行远远不止一家,要是客户因为相关交易的需要,或者因为关系没处好,客户要将存款转到其他银行去,怎么办?
三个问题不尽相同,但都涉及一个共同事项,即该银行必须在资产端保有一定量的准备金存款或库存现金,以满足因为存款增加而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客户提现、客户跨行转账资金清算的需要。
这银行资产端“一定量的准备金存款或库存现金”哪里来?立足于实践,从负债端和权益端看,可以有多种来源:一是去与央行交易,比如申请再贷款、逆回购交易、出售所持债券或外汇等,业界开玩笑叫“央妈喂奶”。二是去拉存款,包括吸收公众的现金存入、从其他银行那里把客户存款争抢过来、营销相关政府部门等待国库资金下拨等等。三是发行债券、股票募集资金。四是从同业借款。当然,如果立足于资产端,也可以是出售其他相关资产来获得资金。
就负债端或权益端的资金来源来说,按照复式记账,一方面会在银行的负债端或权益端记入相关科目,另一方面会在资产端记录为准备金存款或库存现金。也就是说,包括存款在内,银行负债端和权益端的各类资金来源,会直接贡献于资产端的准备金存款或库存现金。有了准备金存款或库存现金,银行凭空记账开展相关资产业务的能力就有保障了,因为缴纳法定准备金、满足客户提现、完成跨行清算有了资金保障。
归结起来一句话,银行为什么那么重视存款,银行之间为什么白热化地争抢存款,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存款可以在银行的资产端解决准备金存款或库存现金的补给问题。
对于工农中建邮储这样客户基础庞大的银行而言,除了高比例的贷款创造存款“体内循环”以外,他们还会受益于其他银行资产业务的“被贡献存款”,因此日常基本不用拉存款而犯愁,更主要的精力可以放在其他方面。相比之下,许多中小银行因为“体内循环”比例低,客户基础薄弱,为了保持业务持续发展,考核存款、抢拉存款就始终都是头等大事。特别是,在货币政策从紧期间,通过各类渠道创造的存款增量相对有限,拉存款的局面自然是白热化。
当然,补给准备金存款或库存现金,并非银行拉存款的唯一考虑。银行因为还要接受资产负债品种、规模和期限匹配方面的监管,以及流动性、风险等方面的监管,也必须要保有足够的客户存款。
此外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在银行负债端的各类资金来源中,客户存款通常是成本最低的一类品种。从收支和效益角度考量,各家银行尤其是客户基础不佳的银行,一定会拼力营销各类单位和个人客户,争取他们多来开户和存款,从而为自己持续开展资产业务创造条件。
一家银行如果负债端的存款不足,相对应资产端的准备金存款或库存现金可能就不足,进而该银行凭空记账发放贷款的能力就受到限制,结果市场竞争力和盈利水平都会受到影响。
最后,还是想郑重提醒一下,切不要忘记,银行的存款可不是为贷款直接提供资金哦!
标签:比特币比特币以太比特币中国官网联系方式40亿比特币能提现吗比特币最新价格行情走势比特币以太坊行情分析比特币以太币比特币以太坊最新价格
每日币研究之区块链社交通讯概念数字货币:GBYTE导读:Byteball搭建了一个平台系统,面向大众实现了交流、交易、钱包、博弈、商店等等的服务。和IOTA一样采取的是三进制的DAG技术.
1900/1/1 0:00:00摘要:一个大牌科技公司的工程师、一个高盛交易员加上一个懂技术的VC,组合在一起就是Coinbase最初的模样.
1900/1/1 0:00:00创客猫注:本文来源3月29日,在由葡萄创投主办的飞鸟·2018中国区块链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上,比原链CTO&巴比特联合创始人朗豫发表的主题演讲《区块链赋予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无边的影响力》.
1900/1/1 0:00:00近几年,区块链作为互联网金融的超级明星,受到无限关注,比特币更是区块链技术应用中的当红炸子鸡,在科技行业里,无人不识超级虚拟货币——比特币.
1900/1/1 0:00:00比特币价格在2017年一路疯涨,单枚价格从1000美元涨到2万美元。许多人因此感慨,当年比特币刚出来的时候没能买上一些。但其实除了比特币,其它虚拟数字货币的表现也不差.
1900/1/1 0:00:00从我国第一套人民币发行以来,人民币的面值就在不断变化,而到了第五套人民币,面值就稳定了,特别是确认第一次发行面值贰拾元的纸币,这就是我国发行的第一张普通流通贰拾元纸币.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