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需报告请登录。
创新之处
本文明确提出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后带来的行业景气最大受益板块来自院内,并带来院内市场集中度提升巨大历史机遇,并对医院IT的市场空间驱动力、格局要素及未来方向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新一轮高景气下,电子病历从4级到5级到6级的逐级提升将在短/中/长期三个时间维度上持续为医院IT建设提供增长动力;产品化能力、并购能力、战略合作联盟、下游医联体建设等四大因素将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疫情催化下,云联网医院、云HIS、辅助诊疗等三大发展方向有望加速落地。
1、市场空间。
我们对目前市场关注的电子病历进行剖析,强调电子病历是医院信息平台建设中的核心及其对信息化厂商的卡位作用,并提出电子病历从4级向6级的提升为医院IT市场打开的长期保障。1)短期看,电子病历2020年面临4级大考,将大幅增厚行业内公司业绩;2)中期看,DRGS作为未来医保控费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本轮的密集政策中具有较高的侧重性,其全面铺开将助推电子病历向5级提升;3)长期看,智慧医院建设将推动电子病历等级提升至6级,结合美国发展现状,国内电子病历未来升至6级具有较大可能性。
2、格局演进。
我们认为,电子病历普遍升级将在当下带来产品化能力强的头部公司扩大市场份额的巨大机遇。本文对美国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深入剖析美国电子病历龙头Cerner各个发展阶段的成功原因,总结和归纳出中小医院信息化的进程将不断加速与影响行业集中度的四个要素。1)产品化能力是影响市场格局变化的首要因素;2)外延并购是行业内公司快速扩张的最直接手段;3)战略联盟将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有助于抢占未来先机;4)下游医联体建设的影响将向上游信息化行业传导。
3、发展方向。
立足当下前沿技术发展与普及的现状,我们认为互联网医院、云HIS系统与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应用三大未来方向将开始走向落地,推动传统医院逐渐向智能化、智慧化转变。1)互联网医疗:用户对于互联网医疗的习惯提升,与医院合作共建+运营模式为政策首推;2)云HIS:HIS系统上云集聚了多种优势,或成为未来发展趋势;3)辅助诊疗:人工智能+医疗应用不断涌现,辅助诊疗值得期待。
政策驱动:医保局推动行业景气,院内市场最受益
国家医疗保障局组建成立,助推行业拐点显现
为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更好保障病有所医,国务院于2018年3月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由国家医保局统筹管理,确保医保资金合理使用、安全可控,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国家医保局的成立,极大的促进相关医疗保障政策的落实推进,对于医疗机构、药企都将带来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国务院也重新整合组建了新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国家医保局合力推动医疗健康信息化的建设。
政策密度及执行力提升,建设决心坚定
近年来,医疗信息化硬核文件频出,医院IT建设不断加速。2003年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在医疗信息化领域的建设投入。尤其在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以后,国家医保局协同国家卫健委就互联网+医疗、电子病历、分组付费等院内信息化方面出台了多项硬核文件,并提出了多项政策落实的具体时间点和明确可衡量的指标要求。与以往相比,这轮政策的针对性更一致,政策连续性更好,政策内容的实质性更高。硬核文件的连续出台也体现出了国家政策层面对于医院IT建设的决心。
院内IT实为本轮高景气最大受益领域
我国目前仍然处于医疗信息化发展初级阶段,电子病历等院内系统现状水平相对较低。自2011年我国进行医改以来,我国逐步加快了医疗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医疗信息化建设目前主要分为三个阶段:HIS阶段、CIS阶段、GMIS阶段。HIS阶段,主要以门诊挂号、住院登记、住院收费、设备管理为主:CIS阶段以病患为中心,以电子病历为系统核心,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为目的;GMIS阶段以信息互联互通为最终目标,实现区域医疗洗资源共享。我国仍处于最早期的HIS阶段,渗透率上,我国三级医院以及80%的二级医院已经初步建成了自己的医疗信息系统,二级及以下医院还处于基本医疗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期。虽然HIS核心系统渗透率已经相对较高,但是系统水平仍较低,如电子病历等级全国医院平均仅约为2级。
当前院内信息化投入绝对额和占医院支出整体比重较低。信息化投入占比方面,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0至2017年,国内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投入金额不断提升,从124.7亿元增长至375.2亿元,但占总支出的比重仍然较低。根据CHIMA发布的《2018-2019年度中国医院信息化调查报告》,我国医院2019年度信息化投入预算占年度总预算中的平均比例为1.13%,较2017-2018年度的1.09%有所增长,但较欧美占比显著较低。信息化投入绝对额方面,在CHIMA统计的1909家样本医院中,医院累计投入大致仍为百万级别,累计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医院合计占比28.76%,未来仍具备较大的提升空间。
院内IT较公卫IT和医保IT市场规模更大,实现医保控费主要系统能力提升市场在院内。根据前瞻研究院,2010-2017年,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逐年递增,增速保持在20%左右的较高水平。2017年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达到448亿元,同比增长17.59%。相较于公卫IT和医保IT不超百亿的市场规模,院内IT在规模上具有显著优势;此外,为实现医保局医保控费目标,院内系统如电子病历、互联互通等需要进行大幅升级以实现医疗、医保数据打通和管理。根据前瞻研究院数据,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88亿元左右,2017年至2022年行业整体增长中枢接近20%。
火币:\"LKBT医疗公链“非火币官方项目,请用户防范风险:3月21日,火币官方称:近日收到部分社群用户咨询火币是否与\"LKBT医疗公链\"项目有关系。对此火币官方郑重声明:\"LKBT医疗公链\"非火币官方项目,火币与“LKBT医疗公链 ”也没有任何合作关系,”LKBT医疗公链“项目借助火币品牌进行虚假宣传,此行为已经对火币品牌形象造成严重的侵权以及不良影响。对此,火币保留追究相关责任人法律责任权利。并请广大用户提高警惕,注意防范投资风险,谨防资产受到损失。[2020/3/21]
市场空间:电子病历4级到6级,短中长期持续保障景气
电子病历是医院信息平台建设中的核心,从短、中、长期三个时间维度持续为医院IT建设提供增长动力。短期看,2020年面临电子病历4级大考,中期看,预计DRGS将成为未来医保控费的主要手段之一,具有较高政策侧重性,助推电子病历向5级提升,长期看,结合美国经验和国内智慧医院建设趋势,电子病历具备继续升至6级动力。
电子病历处于医院信息建设最核心环节,卡位作用影响深远
电子病历在本轮的密集政策中具有较高的侧重性,亦是时间轴规定最为明确的强制性政策之一。2018年下半年,卫健委就电子病历连续发布两项重要政策,制定了电子病历评级的最新标准,并对各级医院电子病历的升级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提出具体目标与时间节点。
电子病历是医院信息平台建设中的核心。电子病历是患者健康状况及医院诊疗记录等医疗核心数据的载体,贯穿了患者治疗的整个周期。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向下对接了HIS、CIS、医技产品等各医院科室部门的具体系统产品,向上通过临床数据中心、运营数据中心对接了医院的整体运营管理和未来发展决策。
电子病历指导下层医疗信息化系统的互联互通,并且是未来医疗大数据分析的基础。目前,我国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共分为9个等级,级别越高,对各医疗信息化系统互联互通性要求越高,如2020年三级医院需达到的4级电子病历要求实现全院信息共享,医保由总额预付制改为推行Drgs则需要达到5级电子病历要求的统一数据管理。因此,电子病历的升级将会推进下层医疗信息化子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此外,电子病历涵盖了患者及医院丰富的诊疗数据,是连接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重要接口,是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改善医疗质量、实现应用突破的重要基础。
纵观美国医疗信息化龙头Cerner的成长历程,电子病历起到了非常强的卡位作用。我们从Cerner的发展历程中得出以下结论:奥巴马医改对电子病历的推行在短期内确实助推了Cerner电子病历等系统的销售业绩提升,但从长期看,通过电子病历的推广,Cerner更重要的是在客户规模上实现了快速突破,并为其后续10年医疗相关服务业务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
美国电子病历浪潮推动了公司系统产品的两段脉冲式增长。2009年,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推出了医改法案,计划投入200多亿美元在全美推广使用医疗信息技术,其中电子病历为重要方向。10年间,电子病历系统在美国得到迅速推广,覆盖率由2008年9%大幅提升至当前的96%。受益于医改推行,Cerner的系统销售收入分别于2010-2012年及2014-2015年实现了两段年均20%多的脉冲式增长,随后收入端整体保持稳定,存货占比的小幅提升也印证了电子病历当时带来的业绩高景气。
电子病历更助力Cerner实现了客户规模的快速拓展。2008年至2018年期间,Cerner覆盖的医疗机构客户数量由8000家大幅增长至27500家,10年间增长了两倍有余。医疗信息化行业中,医院及医疗机构等B端客户通常具有较高的客户粘性,Cerner客户规模的迅速拓展为其建立了较高的资源壁垒,为后续行业数据的积累和服务能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较于系统销售收入的提升,电子病历为Cerner带来更重要的是服务业务的持续高增。2009年至2018年,Cerner服务业务收入由6.44亿美元大幅增长至29.66亿美元,每年均保持了正增长,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8.50%,远超系统销售收入CAGR9.94%的水平。服务业务的收入占比也由38.50%提升至55.28%,系统销售收入占比则由30.18%下降至22.07%。电子病历系统覆盖极大提升了公司竞争力,为公司后期从事医院收入周期管理、医疗咨询、私有云服务、人口健康管理等服务业务打开了空间。
短期:电子病历2020年4级大考将大幅增厚业内公司业绩
卫健委于2018年12月3日下发的《关于印发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管理办法及评价标准的通知》明确指出,到2019年,所有三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3级以上;到2020年,所有三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4级以上,实现院内信息共享与初级医疗决策支持,二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3级以上,实现部门间数据交换。
2018年国内三级医院电子病历平均水平为2.11级,二级医院电子病历平均水平为0.83级,根据我们的测算,2020年如果所有三级医院达到分级评价4级、所有二级医院达到分级评价3级将释放约300亿市场,将成为业内公司的短期业绩保障。2018年国内三级医院数量为2548家,若按升级价格400万元/家计算,三级医院电子病历市场约100亿元;国内二级医院数量为9017家,若按升级价格200万元/家计算,三级医院电子病历市场约180亿元。综上,2020年前,国内电子病历系统升级需求可释放约280亿元的市场空间。目前国内医院电子病历平均等级或为2级出头,2020年为三级医院分级评价3级升4级以及三级以下医院升三级的关键年份,相比2019年任务更重,大量三级以下电子病历升级需求将在2020年释放并实施完成。在疫情影响下,电子病历2020年大考时间节奏未变,预计此次电子病历系统升级需求的市场在短期内有望大幅增厚业内公司业绩,对业内公司形成较强的业绩保障。
动态 | 区块链技术在医疗保健方面具有很大潜力:据动脉网消息,CBinsights最近发布的报告分析了区块链在短期,中期和长期内将对医疗行业产生的影响。报告指出,区块链技术和分布式账簿在医疗保健方面具有很大潜力。区块链可以通过赋予患者对其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即数据的控制权,将患者置于医疗生态系统的中心。然而,了解它在何时何地发挥作用才是最重要的。[2019/2/24]
中期:DRGS全面铺开助推电子病历向5级提升
近期我国陆续出台了多条政策推动DRGS的发展,目前正加速推进中。2019年6月,国家医保局发布通知要求加快DRGS试点工作的推进,确定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在内的30个城市作为国家试点城市全面铺开,并要求在2021年启动实际付费。此次试点与前期相比,覆盖面更广,标准与系统更统一且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时间表。2019年10月,医保局发布《国家医疗保障DRG分组与付费技术规范》与《国家医疗保障DRG分组方案》,对DRGS分组进行规范,并明确了开展DRGS付费工作的统一标准。得益于政策的支持,未来DRGS有望在我国全面铺开。
DRGS未来有望成为医保付费的主要手段之一,助力医院加强成本精细化管理,合理控费。根据健康界调研数据,目前已经开始采取按DRGS付费或正在试点按DRGS付费的医院占比约26%。随着DRGS试点的全面铺开,预计未来1-3年,开展按照DRGS的医院数量将占到60.8%。国家层面的医保支付改革的推进对医院提出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控本降费成为医院未来管理运营的重要考量,同时也将倒逼医院上线以DRGS为代表的医保控费工具软件。
中期来看,为实现DRGS分组控费,医院信息化水平仍需提高,电子病历5级要求支撑医疗IT公司中期业绩的高确定性。DRGS为更贴近医保控费的关键一步,相较于医院信息化升级满足医保控费需求,DRGS系统与医保更直接相关,要建立满足DRGS精准控费要求的医院内部信息化水平,医院端必须动态掌握临床数据,这一要求对应的电子病历等级为五级,即实现统一数据管理,中级医疗决策支持。DRGS较电子病历4级对医保控费更为直接相关,在DRGS的不断推动下,电子病历提升至5级具有较大的确定性,也将为院内IT打开中期空间。
长期:结合美国经验,智慧医院建设有望助推电子病历升至6级
智慧医院有望成为医院IT建设的长期核心趋势,有望推动国内医院电子病历等级持续升至6级。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利用科技赋能,不断优化管理及临床实践,从而提升患者体验、优化成本及临床结果,智慧医院建设的商业价值也开始逐渐明确。从长期来看,智慧医院将成为未来医院IT建设的核心趋势。从医疗向健康延伸的全周期健康管理、对高质量临床结果与诊疗准确性的要求、医院与其它医疗服务提供方整合零售化健康服务、医院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运营模式转变、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精细化开支管理这五大趋势将持续驱动我国智慧医院的建设。我国于2019年出台重磅政策助力智慧医院建设。2019年3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提出建立医疗机构智慧服务分级评估体系,并提出智慧医院的三大领域,即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面向医院管理的“智慧管理”,为智慧医院的发展指明方向。智慧医院的发展需要实现全流程的医疗数据闭环管理,对应电子病历6级。
根据美国的发展经验显示,2008-2015年7年间电子病历实现从2级向5级的三级跳,为美国带来了医疗信息化的黄金发展期。美国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共分为7个等级,自2008年起开始推广,2009年奥巴马医改决定投入170亿美元资金作为专项奖励,解决医院采用电子病历带来的成本问题,行业发展开始呈现明显的加速提升趋势。经过2008年至2015年的电子病历大建设期后,美国电子病历模块的渗透率由12%提升至95%,并在总体上达到了HIMSS分级中的5级水平,根据HIMSS数据,2015年美国电子病历等级5级的医院占比34.6%,电子病历等级6级的医院占比25.4%。目前,超过30%的美国的医院已通过HIMSSEMRAM六级及以上的评级。美国电子病历高速发展的7年时间亦给如Cerner等业内优秀公司提供了黄金成长期,实现了由行业领先向行业绝对龙头的转变并不断突破业绩天花板。
智慧医院建设未来趋势结合美国发展现状,国内电子病历未来升至6级具有较大可能性。美国电子病历等级共分为7级,国内电子病历等级分为8级。对标美国,美国医院电子病历评级平均水平为HIMSS分级5级,对应国内评级约为分级评价6级。参照美国经验,我们认为,国内电子病历升至6级具有较大可能性,将有望保障院内信息化建设的长期景气。
格局演进:集中度提升机遇期,四大因素影响格局
市场集中度提升迎良机,中小医院或成下阶段争夺热点
行业前期以系统集成为主,门槛低、市场份额较为分散。系统集成的准入门槛较低,建设周期较长,国内医疗机构众多,且地域性较强,因此,行业在发展初期涌现出大量参与者,国内共有医疗信息化及软件供应商将近600家,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型供应商,行业集中度整体较低。据IDC测算,2016年国内医疗信息化市场市占率前两名分别是东软集团的13.3%和卫宁健康的10.2%,两者合计23.5%,前五名整体市占率仅40.6%。
声音 | 中国信通院闵栋:区块链将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据赛迪网报道,中国信通院云大所智慧健康部主任闵栋透露,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将在国家相关部委的指导下,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工作。其中,区块链技术可以应用于医疗敏感信息加密、药品回溯与防伪、医疗从业人员身份认证等领域,大大提高医疗健康相关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018/9/29]
参考美国行业发展趋势,国内集中度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美国行业集中度较高,仅参考电子病历市场,2018年,美国龙头企业EpicSystems和Cerner分别占据28%和26%,两者合计占据了美国急诊电子病历54%的市场份额,前五名市占率高达85%。除当前市场集中度较高外,该市场仍在持续向头部,尤其是前两名企业集中。2015至2018年,EpicSystems市场份额由24.3%提升至28%,Cerner市场份额由23.7%提升至26%。相比之下,国内市场集中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国内三级医院市场格局已近稳定,中小医院或成为主要战场,行业集中度提升迎来良机。三级医院信息化需求高、需求释放快,一直是市场追逐的主要客户群体,目前全国共有三级医院2500余家,其中东软已服务500余家、卫宁健康服务400余家、东华软件服务三级甲等医院300余家,三级医院客户资源已多为行业龙头公司掌握,且随着服务的深入,各厂商间的转换成本不断提高,三级医院与信息化企业间的粘性提升,系统整体替换厂商较为困难,三级医院整体市场格局已相对稳定。
我国中小医院数量庞大,有望承接三级医院成为本轮信息化建设浪潮的主要需求方。我国二级及以下医院数量庞大,截止2018年,国内共有二级医院9017家,一级医院10831家,未定级医院10613家,远远超过三级医院数量。一二级医院前期信息化系统覆盖水平较低,与业内企业粘性相对较弱,随着信息化需求由三级医院下沉,医疗机构向医联体/医共体发展,中小医院信息化升级需求将加速释放,以二级医院为主的中小医院有望承接三级医院成为本轮信息化建设浪潮的主要需求方。
在技术需求方面,一方面,一二级医院对技术水平要求提升,技术门槛提高,将不断挤出尾部厂商,另一方面,技术水平由研发投入驱动,小厂商或因投入不足面临淘汰,行业集中度迎来提升良机。以二级医院为主的卫宁健康等龙头公司近期人员上的快速增长亦反映出行业龙头公司对中小医院客户的争夺。
因素一:产品化能力是市场格局变化的首要影响因素
政府作为行业主导方,对标准化产品具有强烈意愿。传统系统集成模式建设耗时较长,导致医院信息化渗透速度较慢,与政府日益渐长的医疗压力不相匹配。形成统一的医疗信息标准化产品短期内有利于政府推行DRGs缓解医保当下压力,长期内有利于政府作为医疗服务最终支付方对行业运行进行管控,符合政府的需求导向。因此,政府作为行业主导方,具有强烈的意愿通过产品标准化的提升实现医院信息化的快速渗透及各医院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事实上,政府也在加速进行医疗信息化各项标准的制定。截止2017年,我国围绕医院信息化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等多个方面编制完成了283项国家医疗健康信息标准。自2014年开始进行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试点,参加测评的地区与医院数持续增加,2018年全年有48个区域和101家医院参与了测评。
标准化产品是行业后续发展的基础,是下游各方共同追求的目标。医疗系统复杂多样,且由于历史原因,各系统并未形成统一的接口,在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引领的行业发展趋势下,从各个分散的系统中形成统一的结构化的数据是未来进行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也是进一步改善医院风险评估能力、辅助医院医疗决策、优化保险公司产品的基础。产品标准化协议制定方面,美国走的较快,目前已形成了若干较大规模的行业协会。2013年,美国旨在改善医疗信息化设备互联互通性的非盈利协会CommonWell成立,多个信息化企业、医院、保险机构不断加入。2016年CommonWell与另一大互联互通协会CareQuality达成合作增加HIT设备的互通性,2018年,CommonWell宣布了与CareQuality的连接已普遍可用,医疗IT设备全国性互联互通迎来重大里程碑。
提升产品化能力减少产品成本与项目周期,是企业横向扩张的必经之路。一方面,产品标准化水平提升助力企业降低建设成本,打开议价空间。价格是影响二级及以下医院选择的重要因素,议价空间提升可以为企业在招投标过程中获得更多主动权。另一方面,产品标准化水平提升缩短了项目执行时间,可助力企业优化人力投放,在扩张速度上占得先机。从Cerner的成功经验看,标准化水平提升也是Cerner初期成长的关键因素。1980年代,Cerner开发出健康网络架构组件,并于1997年推出了HNA系统升级版CernerMillennium,提供了统一的基础平台,助力了各项业务整合与细分产品线的后续收购。CernerMillennium为公司前期成长打下了基础,公司营收从1997年的245万美元提升至2005年的15.2亿美元,10年复合增长率超50%。此后,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持续维持在超过80%的业内领先水平。
因素二:外延并购是业内公司快速扩张的最直接手段
声音 | BM:因为RAM现状改变体制就如在美国干涉医疗保险制度:据IMEOS报道,BM日前表示,(改变RAM体制)听起来像等待发生的灾难,就如在美国去干涉医疗保险制度一样。他是在回答有关质疑时做出上述表述的。此前曾有电报治理群成员说,目前RAM问题是体制问题,是体制导致RAM使用低效,它目前是DApp最大瓶颈,应该认真考虑一下改变体制。[2018/7/21]
丰富产品线与获取客户资源为并购的两大重要目标。一方面,传统医疗信息化产品具有医院信息系统HIS、临床信息系统CIS、区域卫生信息平台RHIN等多个大类,每个大类中又包含多个子系统,产品种类繁杂。且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医疗信息化未来场景不断增多,并购可以持续提升业内公司的产品力。另一方面,国内医疗信息化是个强下游的产业,下游医院议价能力较高、粘性较强,客户拓展难度较大,并购是获取客户资源的最直接方式。
国内收购目前多为全国性布局及未来产品布局,大同业并购尚未出现。卫宁健康于2014至2016年期间的并购是国内较为典型的案例。卫宁通过并购北京宇信网景、山西导通、上海天健、浙江万鼎、天津津微首佳、北京天鹏、合肥汉思等公司,巩固了卫宁传统信息化业务在江浙沪区域的领先地位,并初步实现了全国性布局;通过并购好医通、钥世圈、深圳医点通、纳里健康布局了“互联网+医疗”业务。
美国前期亦以业务并购为主,目前正通过同业并购走向寡头。2009年至2011年电子病历建设初期,Cerner更多地通过收购丰富自身产品线。Cerner于2009年收购了IMCHealthCare,拓展了雇主健康中心,职业健康服务和健康计划等业务,于2011年收购了ResourceSystems的长期护理解决方案和Clairvia的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
近期,美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同业大并购不断涌现。2014年,Cerner作价13亿美元收购了彼时同业公司西门子的医疗信息化业务,西门子HIT业务的年销售额约为12亿美元,在40余个国家拥有5000个客户端设备。通过收购西门子HIT业务,Cerner市场地位显著提升。此后,业内公司对同业公司的直接收购不断加剧,2016年CPSI以2.5亿美元收购了同业排名前十的Healthland,2017年至2018年,Allscripts相继以1.85亿美元和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同业排名前十的McKesson及另一家电子病历著名公司PracticeFusion。
因素三:战略联盟将增强市场竞争力,抢占未来先机
国内医疗信息化企业逐步与互联网公司战略合作,紧密性仍然较低。2018年起,BAT等互联网公司开始与传统医疗信息化企业合作,腾讯、阿里分别入股东华软件、卫宁健康5%的股权,东软集团与百度合作,仁科技与腾讯合作等。合作中,医疗信息化公司更多作为资源提供方,将互联网公司C端的流量优势嫁接至自身B端企业的优势。目前该合作关系仍处于相对初期阶段,仅东华和卫宁有股权关系,且业务上紧密性仍然较低。
美国由战略联盟掀起医疗信息化建设高潮,信息化公司多为资源接收方。巨头合作、共浴蓝海为美国医疗信息化建设高潮阶段的重要表现,彼时,美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形成了三大阵营:EpicSystems和IBM;Cerner、Leidos和埃森哲;Allscripts、CSC和惠普。美国行业联盟中,医疗信息化企业更多与具有较强政府部门资源的公司合作,是资源的接收方,如Cerner合作的Leidos为美国国防公司,埃森哲为美国多个政府部门提供管理咨询服务。2015年,美国国防部最终选择与Cerner、Leidos以及埃森哲联合体签下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受瞩目的电子病历系统合约,标的额达90亿美元。奥巴马于2009年签署的HITECH法案共计划投入200多亿美元在全美推广使用医疗信息技术,而Cerner联合体中标美国国防部90亿美元订单是Cerner行业竞争优势完全确立的重要里程碑。
国内战略联盟将助力医疗信息化公司市场竞争力提升,在未来政策与生态上双方面占得先机。与美国三大战略联盟相比,国内互联网公司在政府资源端的优势不够明显,但通过互联网公司的技术加持,国内联盟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从侧面亦更有机会占得未来政策先机。此外,互联网公司具有较好的市场生态,亦能助力医疗信息化公司更好地面向市场化发展。预计国内医疗信息化行业的竞争将由个体竞争逐步转变为各联盟间的竞争。
因素四:下游医联体建设影响向上游信息化行业传导
医联体与医共体的加速发展为国内医疗机构的长期发展方向。2019年5月22日与5月28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相继发布了医联体相关的《关于开展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医共体相关的《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明确指出,到2019年底,100个试点城市全面启动城市医联体网格化布局与管理,每个试点城市至少建成一个有明显成效的医联体,到2020年底,在500个县初步建成新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医共体。建立医联体与医共体是实现分级诊疗、解决国内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的长期发展路径,将持续影响上游医疗信息化行业格局的演变。
医联体与医共体发展背景下,医疗信息化行业将持续向头部集中。医联体、医共体的发展将赋予大中型医院更大的话语权,引导大中型医院信息化系统向下级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渗透。国内医联体与医共体的发展与美国医院并购趋势相类似,对上游信息化行业的影响将主要体现在向拥有更多三级医院的头部企业集中。2010年起,美国医院并购浪潮掀起,合并案例数量不断增多,1998年到2015年,美国共有1412家医院经历了合并,其中近40%都是发生在2010年至2015年间。美国医院资源持续向大型医院集团集中,全美第二大营利性连锁医院CHS于2014年作价76亿美元收购另一家连锁盈利性私立医院集团HealthManagementAssociates,美国最大医院集团HCA于2017年收购了位于德克萨斯州的多家医院,并于近期以15亿美元收购非盈利医疗机构MissionHealth。
区块链医疗数据协作系统X CARE发布白皮书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全球医疗数据共享平台XCARE于近日发布白皮书。X CARE系统包括一条专注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石数据链,为AI智能医疗、基因研究、精准医疗、药物研究等领域提供更丰富可靠的基层数据。[2018/2/3]
下游医院行业向头部医院集团集中,促使了医疗信息化行业向头部集中,电子病历龙头Epicsystems和Cerner市占率持续提升,且拥有更多大医院客户的Epicsystems较Cerner市占率的优势于近期逐渐拉大。
发展方向:互联网医疗、云HIS、辅助诊疗加速落地
智慧医院加速发展,互联网医疗、云HIS、辅助诊疗静待落地,医院IT未来发展可期。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医疗、HIS系统上云与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应用开始涌现并走向落地,推动传统医院逐渐向智能化、智慧化转变,医院IT建设即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互联网医疗:用户习惯提升,与医院合作共建+运营模式成政策首推
医疗资源分配问题推动互联网医疗发展。在我国,医疗资源的发展存在分配严重不均等问题,优质的医疗设备和医护资源大多集中在发达城市与地区,且该部分医生资源受小病大治的情况影响存在较大的线下就诊压力。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可以提升就诊效率,有效缓解线下医疗机构的诊疗压力,同时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是线下诊疗的有效补充与替代。“互联网+医疗服务”可分为三大类,包括远程医疗、互联网诊疗与互联网医院。其中,互联网诊疗活动与互联网医院均属于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直接为患者提供服务。
互联网医疗市场需求高速增长,将打开千亿级的市场空间。从互联网医疗市场的需求规模看,2018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超过490亿元。2011年至2018年,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38.4%。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0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
互联网医疗问诊量倍增式增长,但用户普及率仍然较低,未来有望继续增长。从互联网医院的问诊量看,2016年互联网医院问诊量为0.04亿次,到2019年,互联网医院目前日均问诊量约为2000-3000次,年问诊量约为2.1-3.2亿次,2016年至2019年,互联网医院的总问诊量实现倍增式增长。在本次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平台在医院端与患者端的关注度得到显著提升,呈现出迅速普及的趋势。
相较线上诊疗,互联网医院平台建设近期政策关注度不断提升,或有望率先大规模落地。国家卫健委于2020年2月3日与2月6日分别发布100号文《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与112号文《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强医疗信息化系统支撑,推动互联网诊疗发展。预计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均将建立互联网医院平台。
互联网医院是实体医院的线上模式,须有实体医疗机构作为支撑,医院未来或将占据更大的话语权。根据2018年10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互联网医院可以作为实体医疗机构的第二名称,也可以独立设置,但在独立设置时也必须依托实体医疗机构,并签订合作协议,不得存在纯虚拟互联网医院。在诊疗范围方面,互联网医院的诊疗科目要与获得批准的实体医疗机构保持一致,不能超出批准的诊疗科目范围,并对线上线下实行一致监管。由此可以看出,无论具体的医疗行为是依托于医疗机构还是互联网医院,其最终的形式仍然是实体医疗,任何虚拟的医疗行为将不被允许。疫情期间,医院端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亦呈现出旺盛的需求。
与医院合作共建+运营的模式成为互联网医院政府首推模式。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建设主要包括三类模式,第一类是第三方自建平台,采取这种模式的主要包括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等,在建立第三方平台后,再将医生、医院接入平台。第二类是医院自行搭建私有云平台,私有云模式下数据的安全性更高,且可与医院线下系统做O2O连接,或更受大医院青睐。第三种模式为信息化公司与拥有互联网医院资质的医院合作共同建立公有云平台,并进行后续运营。国家卫健委2月6日发布的112号文《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浙江邵逸夫医院为联系单位,浙江邵逸夫医院为以公有云形式和医院合作共建的代表,对监管更为友好。我们认为,公有云模式更支持医院医联体和区域医疗体系,且利于监管部分对严肃医疗进行管控,有望成为当前各级医院的首要选择。
云HIS:云模式集聚多种优势,HIS上云或成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传统HIS系统以软件形式为主,随着5G发展和互联网医院云平台的率先落地,云HIS的加速发展有望提上日程。对比传统HIS系统,云HIS模式具有明显优势:第一,在云模式下,医疗信息系统和数据更可靠;其次,云模式成本最低;第三,云HIS的运维更方便;第四,云模式更有利于数据安全共享,从而促进医院业务的协同创新。基于以上优势,医院HIS系统逐渐从传统模式进化为云HIS将是医院IT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由于目前国内医院信息化建设仍处于系统集成向软件过渡的阶段,出于安全性等因素的考量,医院信息系统直接迁移至公有云跨越较大。私有云兼具安全性及低成本的优势,或将
成为近期医疗云发展主线;公有云期待后续基于数据连通和分析形成一些高附加值应用,引导医院更多关键数据接入。私有云兼具安全性及成本两方面的优势,满足中小型医院HIS搭建需求,有望成HIS上云首选方案。目前一二级医院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在推行分级诊疗的背景下,一二级医院HIS具有较大的升级空间与升级需求,而国内HIS品类繁多,其传统部署主要面向大中型医院,中小型医院进行传统部署的成本相对较高,云化则为中小型医院的HIS部署提供了不错的选择。相较于其他通用行业,医疗行业数据更为敏感,对数据安全性、服务安全性及连续性要求较高,目前公有云在底层数据安全性与服务连续性的保障仍存在较大问题,医院对公有云的接受度不高。相较公有云的低安全性和传统部署的高成本,私有云在安全性及成本两方面均较为满足中小型医院的需求,私有云有望成为HIS上云的首选方案。
以私有云搭建云HIS的方案在国外已经得到验证。Cerner已开展远程托管业务接近20年,较低的价格辅以CernerMillennium内多类标准化产品,公司托管业务实现了长期快速增长,托管服务营收占比由2004年的5.40%大幅提升至2018年的21.52%,复合增长率高达25.14%,远高于公司总营业收入13.37%的复合增长率。
国内基于私有云的云HIS开始起步,未来有望在全国范围内加速覆盖。2019年3月,全资子公司东华医为与腾讯云联合发布了“iMedicalCloud云HIS生态系统”,并在国药东风总医院试点使用。2019年6月底,安徽省长丰县人民医院HIS系统成功切换至东华iMedicalCloud云HIS,这也是全国首家云HIS系统。除东华外,国内其他产商亦开始布局私有云。2019年6月,和仁科技与腾讯云达成战略合作,将进一步发挥和仁在云HIS部署和灾备方面的优势。2019年7月,卫宁健康顺利通过ITSS云计算服务能力符合性评估,达到私有云IaaS二级水平。
在公有云领域,基于数据连通和数据分析的一些的高附加值应用将有望率先落户公有云,如电子病历云/健康记录云、医疗影像云等。由于公有云的安全性和服务连续性问题,医疗机构目前主观使用公有云的意愿整体较弱。在安全性上,公有云需要在数据安全的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在服务连续性上,公有云需要5G移动信号配合光缆支撑大量数据的并发处理,以保障医院在出现网络问题时的连续服务。因此,医院系统整体上公有云仍需较长的周期推进。就目前而言,通过高附加值应用落地,激发数据互联互通和大数据分析需求,引导院方关键数据逐步上云或将成为医疗公有云发展的主要路径。
电子病历云与健康记录云作为整个医疗服务链条中的核心环节,具备大数据价值,非常适合于发展公有云。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记录是患者的核心数据,患者作为医疗服务的享受方,一方面连接医院等医疗服务提供方,另一方面连接了医保商保等医疗服务支付方,是整个医疗服务链条的核心环节。医疗机构及保险机构均希望通过对患者数据的分析改善自身产品与服务,患者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记录数据互通可产生规模效应,并通过数据分析产生大数据价值。因此,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记录适合发展公有云。
医疗影像的院外场景丰富,促进公有云需求,医疗影像云有望成为院外主要应用场景。对于医联体、卫生管理部门而言,远程影像会诊是实现分级诊疗的重要途径;对于医生而言,通过医疗影像云,在院内院外都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调阅患者影像资料,对患者实施远程监护和远程急救指导;对于患者而言,云胶片影像可以为患者节省费用和时间,通过个人影像档案的形成,患者可以通过网页或APP实现影像调阅和线上影像咨询。随着互联网医疗、远程医疗、区域医疗的持续开展,院外业务将有望成为主要应用场景。
医疗影像分析空间大,结合新兴技术占领制高点,推动影像数据上云。国内临床诊断极度依赖影像数据,目前,医院70%临床诊断行为需要借助医学影像的检查,影像数据已经占到医院总数据量的80%-90%。然而,中国医学会资料显示,中国临床医疗总误诊率为27.8%,器官异位误诊率为60%,恶性肿瘤平均误诊率为40%,肺外结核的平均误诊率也在40%以上,人工分析误诊率较高。此外,放射科医师数量增长远不及影像数据量增长,放射科医生缺口大,情况亟待改善。因此,通过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提升医疗影像识别准确率,辅助医生降低临床误诊率、减轻工作压力,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第三方公司通过结合新兴技术开发基于云的医疗影像辅助诊疗应用,占领技术制高点,将进一步推动医院影像数据上云。
目前,国内已有部分信息化公司包括东华软件、仁和科技等开始与公有云平台合作,共同开发云HIS系统,为医院赋能,助力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2019年3月,东华软件与腾讯公有云联合推出面向医联体、医共体与中小型医疗机构的iMedicalCloud云HIS生态系统,系统包括互联网开放平台、统一支付管理平台与云影像平台。该系统作为其医疗云业务落地的核心环节,将助力公司开启从项目制收入模式逐渐向服务制收入模式的转变。
辅助诊疗:人工智能+医疗应用风云已起,辅助诊疗值得期待
人工智能+医疗服务应用不断发展,随着AI+医疗价值不断验证,辅助诊疗或将为传统诊疗实现效果和效率的提升。近年来,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深远与广泛,其发展为农业、医疗、教育、能源、国防等诸多领域提供了大量全新的发展机遇,而医疗行业由于其数据量大、可复制性强等特点,成为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最大机遇之一。我国的人工智能+医疗行业经历了以数据整合为特征的第一阶段与数据共享+较基础算力为特征的第二阶段,随着数据质量和数量的爆发以及算力的提升,目前已经进入健康医疗大数据+AI应用的价值验证期。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18年人工智能+医疗行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10亿元。随着我国医疗需求不断提升,加之人工智能医疗的政策规划不断落地,更加速了我国人工智能+医疗行业的发展。据IDC预测,到2025年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总值将达到1270亿美元,其中医疗行业将占市场规模的五分之一。
AI辅助诊断热度高,医院端是最大落地选择。人工智能与医疗领域的结合点非常多,包括AI辅助诊断、AI药物研发、AI健康管理、AI疾病风险预测、AI医药管理与AI医学研究等。医院作为把控患者流量的入口,专业人员配置到位,设备水平与标准化程度较高并拥有医保支持,因此目前医院是最多企业的落地选择。在各个细分领域中,AI辅助诊断是最热门的领域,投资金额最高,投资轮次最多,初创公司最多,应用也最为成熟。
AI辅助诊断涵盖四大细分领域,医学影像发展相对成熟。AI辅助诊断概念广泛,通常指利用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缓解病理专家稀缺,医生素质不高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的现状,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提出治疗方案的辅助产品。辅助诊断最主要的细分领域包括医学影像、电子病历、导诊机器人、虚拟助理等,其中AI医学影像的市场份额较高,应用领域也相对比较成熟,目前国内已经有数百家医院使用人工智能系统针对医学影像做疾病的筛查和诊断。
国际、国内均为热门场景,影像辅助诊断领域竞争胶着。根据亿欧智库统计,截至2019年5月,全国57家AI医学影像公司中,以影像辅助诊断为主要业务的公司占比达到71.1%。目前,AI医学影像诊断可以解决三种需求:1)病灶的识别与标注:针对医学影像进行图像分割、特征提取、定量分析、对比分析等,大幅提速的同时也提高了诊断准确率;2)靶区自动勾画与自适应放疗:针对肿瘤放疗环节的影像进行处理,有效减少射线对病人健康组织的伤害;3)影像三维重建:在人工智能进行识别的基础上针对手术环节进行三维重建,三大需求均为国际与国内人工智能+医疗行业内的热门场景。早在2017年,科大讯飞已经推出其智能医疗助手2.0系统,包括语音电子病历、影像辅助诊断系统、智医助理三个部分,通过AI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实际应用提升医生工作效率。
目前国内医学影像诊断领域存在诸多痛点亟待解决,包括专业影像领域专业医生的缺口较大、误诊漏整率高、诊断速度有限等。计算机的高效性与大数据容量使得人工智能能够快速进行学习,从而识别不同的病症图像,培养影像诊断能力,在显著降低误诊率的同时大批量快速的处理图像数据。
把握自身差异点,纵向/横向同时延伸为厂商最佳打法。目前,AI医学影像产品大多处于医院试用阶段,公立医院是现阶段的核心目标市场,商业模式尚不清晰。大部分公司基于自身技术特点和市场需求选择一个或几个病种切入,因此不同的公司聚焦的领域也有差异,目前以肿瘤与慢病领域为主。对于公司来说,新的机会在于把握自身的差异点,在纵向打通各级医院的同时横向延伸服务对象,逐步发力至全产业链。
投资建议
院内IT低投入占比和低电子病历等级的现状决定了医院IT的长期发展趋势。国家医保局成立后围绕医保控费的建设重心在院内,医院端较区域端、医保端更受益于本轮行业景气,且未来电子病历从4级到6级的提升将加强景气保障,看好医院IT行业的长期发展。
格局上,看好电子病历等级普遍提升带来的行业集中度提升机遇,预计以二级医院为主要客户群、产品化水平高的公司将获得更大份额。目前院内IT各条新赛道已逐渐清晰,看好具有前瞻布局的公司。
推荐卫宁健康、区域医卫龙头、智慧医疗龙头、万达信息,关注麦迪科技、久远银海、和仁科技。
重点公司分析
卫宁健康:医疗信息化的中国版Cerner,依托实体医院的互联网医院龙头万达信息:国寿战略入主,引领健康管理生态建立麦迪科技:临床专科信息化龙头,CIS市场下沉打开增量空间久远银海:依托医保业务优势,围绕互联网医保开展前期布局和仁科技:医疗信息化服务持续升级,云化业务优势明显……
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
Amber报告:仍然认为加密货币将走势强劲Amber报告称,我们密切关注着不断变化的宏观经济走势,以及世界各国政府相继实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1900/1/1 0:00:003月9日,有群众向鹰鉴举报“五行币”团伙又开始“作妖”了。该名群众称,“五行币的人员最近在推广一个叫做‘雾星链’项目,希望我们进行曝光,避免更多的人上当受.
1900/1/1 0:00:00来源|凤凰WEEKLY(ID:phoenixweekly)在所有的新闻热点下面,金句可能会迟到,但绝对不会缺席。下面这句你一定很熟悉:“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1900/1/1 0:00:00# 韩国N号房性剥削事件震惊全球,主嫌赵主彬透过加密通讯软件Telegram开设1号房至8号房以及博士房,使用者付费后可提供各种偷拍、性虐的影片,受害女性已经不计其数,甚至有不少未成年女性.
1900/1/1 0:00:00ThomasTse HeadQuantitativeStrategist本文面向对指数套利有基础认知并具备交易经验的交易员,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关基差,保证金和公允价值计算基础知识.
1900/1/1 0:00:00撰写|三条 编辑|化雪 来源|节点财经 说起来,B站这个聚焦二次元文化的“小破站”能上市,背后是长达10年的二次元用户积累。但对于上市后的B站来说,单靠讲二次元的故事创造更大的价值显然不够.
1900/1/1 0:00:00